2001年3月10日
預算案的醫療衛生開支
財政司司長曾蔭權昨日(三月七日)發表其任內的最後一份預算案,當中並無為香港市民帶來多少驚或喜,坊間有讚譽其明智務實;但亦有批評其過於保守,未能惠及低下階層,可謂人言人殊。
數項加稅項目中,增加煙草稅可謂德政,但祇增5%則嫌太輕,須知吸煙不獨危害市民健康與生產力,導致的可避免的醫療開支更為數甚巨,任何可以減少煙草禍害的措施,均應鼎力支持。
衛生署
當局下個財政年度亦增撥款項予衛生署設立「控煙辦公室」藉以改善目前有法卻無部門執行的謬誤,我期望這辦公室能具巡查與檢控實權,方能有效保障市民免受煙草危害。
衛生署下年度整體撥款增加近9%,增幅較過往多年為高。當中「促進健康」範疇增幅更達24%,其中除了成立「控煙辦公室」外,亦會加強向市民及長者灌輸健康生活知識。我希望,這真能反映當局改變一向重治療輕預防的心態吧!
醫院管理局
醫院管理局下年度撥款則增加2.5%,然而,扣除了資增值計劃下須節省的2%,實際增幅不到1%。
預算案中突出醫管局明年工作重點,在於擴展社區模式的照顧,對象包括精神康復者及老人;此外,亦著力發展家庭醫學。這些都是正確的方向,不過,在不足1%的撥款增幅下,醫管局如何能擠出人力與財力提供新增服務,確實令人憂慮,須知過去多年,醫管局已厲行提升成本效益,再繼續節約的空間已近殆盡。現時,醫管局前線員工已被不斷飆升的工作量壓得透不過氣,政府如不盡早糾正導致公、私營嚴重失衡的融資政策,公營服務的質素必如江河日下。
預算案亦指出,下個財政年度起,將採用按人口計算的撥款新機制,釐定日後醫管局的經費。新機制將顧及人口增長、人口結構變化、不同年齡病者的平均成本等因素,理應較以往按病床數目計算撥款的模式為公平。不過,政府採用新機制之時,必須慎重考慮人口老化與流動人口(如遊客、在港產子的非香港居民等)對整體公營服務的影響;並且要確保定期人口統計與推算的準確性。
醫管局亦須盡快制訂撥款予各醫院的清晰準則,提高撥款決策過程的透明度;同時,醫管局更應以「聯網」為撥款單位,取代目前以個別醫院為計算單位的做法,才能促使更有效運用資源,減少不必要的人手與服務的重疊。醫管局須確保各「聯網」內的醫院在分工合作下,為該區居民提供全面的醫護照顧。
(ask100.com)
|